English

一个书虫的想法

1998-08-0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我想把图书俱乐部比作精神商店,开店总要赚钱,可你也得让书虫们有所收益才成。仅仅“为读者找书”或得到点购书优惠远远不够。只要有收益我总是乐意付出的。

不管付出多少,总想得到点回报,这是人之常情。就参加图书俱乐部而言,当然是想收获点精神食粮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我想把图书俱乐部比作精神商店,开店总要赚钱,可你也得让书虫们有所收益才成。

我是只书虫,“蛀”书如命,参加了几个图书俱乐部。1995年5月参加《上海书香俱乐部》,每年交纳会费10元。一年内收到《纸上书展》8期,提供大量图书信息,也选中了几本好书,《中国当代科学思潮》(上海三联出版社)、《中华典故全书》(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)等,还得到上海火车站不夜城图书广场享有9折优惠购书的会员卡一张,也获得了实惠,还是有所收益的。可总感觉不满足,仅仅“为读者找书”或得到点购书优惠远远不够。

购书是为了读书;读书是为了求知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。我就遇到二个问题,一是书海茫茫,不知所措,据说近几年每年出版长篇小说就有600多部,在一片茫茫书海中如何捕捉选购目标?我想图书俱乐部在这方面可做点辅助工作,可绝不能向某些报刊上那样做广告式的吹捧欺骗读者,而是在内容上作出客观的推荐。读书人都喜欢自己感兴趣的读物,贴近自己生活的题材读起来备感兴味,在书里要是看到自己的影子,就会回过头去咀嚼过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,增强生活信念,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喜欢读《新儒林外史》(作家出版社)、工人喜欢读《车间主任》、农民们到现在还喜欢读《金光大道》的原因。因为大家希望能在小说中读到自己。二是眼下有不少超前意识或高新科技图书,就连我这个研究员也未必全能读懂,隔行如隔山嘛!这就更需要作点导读工作了。大概是因为太专的原故吧,报刊也很少能读到这种文字,读书俱乐部不妨作点弥补工作。当然,这样做又会增加俱乐部成本,请专家撰稿或讲座也得要付报酬。只要真的产生效应,得到精神上满足,我想书虫们不会是吝啬鬼。

看到《中华读书报》上刊登有关《辽宁爱书人俱乐部》介绍,起初并不以为然,还不是为经济效益,又是地方性质,大概又可能“挂羊头卖狗肉”。后来发现该俱乐部越办越红火,而且同《中华读书报》等报纸、广播、电视联办“爱书人”专栏等专题节目。1998年又创办《脉望》会刊。这个会刊名称选得妙,虽然带点“嘲讽式的浪漫”,可钻进读书人心里去了。已有一系列举措真的逐渐体现着“结交天下读书人,倾听爱书人心声,以满腔热情与耐心为爱书人服务”的宗旨。我就欣然加入了这个爱书人俱乐部(1739号)。

只要有收益我总是乐意付出的。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,图书俱乐部也一定会有新举措,给书虫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和实惠,这是买、卖双方长期共存的关键所在吧。

  (江苏无锡宝介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胡保同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